发表日期: 2018-07-02    共浏览2728次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

理论强党:我党成功挑战不可能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的新总结——

理论强党:我党成功挑战不可能的重要法宝

石仲泉

2018年07月02日07:37    来源:北京日报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坚持理论强党,成功挑战一个又一个不可能,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一个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重要讲话指出,理论强党是我们党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创造新的辉煌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这个重要论断,是在去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的。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的新总结。

何谓理论强党?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笃信不二、坚定不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二是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全党,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坚持理论强党,成功挑战一个又一个不可能,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一个重要法宝。

党领导革命和建设时期:理论强党推进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毛泽东思想是成功挑战不可能的第一个成果

我们党从创建时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对它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却经历了相当艰难的历史过程。刘少奇在抗战时期谈到为什么要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时说过:中国党有一极大的弱点,就是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中国党过去的屡次失败,都是指导上的失败,而并不是工作上的失败。直至现在,缺乏理论这个弱点,仍未完全克服”。“中国党只要克服了这个弱点,就能有把握地引导中国革命到完全的胜利。”

刘少奇讲的“中国党过去的屡次失败”,是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党的指导思想犯了右倾错误;随后接连三次“左”倾错误,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到严重失败。直至1935年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为实际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才开始扭转这个局面。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由弱到强,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

毛泽东的伟大就在于,他对马克思主义既有坚定信仰,又没有学理主义、教条主义习气。他在早年读了《共产党宣言》,就悟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问题的方法论;投身革命后不唯书、不唯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决定行动方向,制定斗争的方针政策。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在党内盛行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时候,他在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利后,就没有机械地执行中央和省委指示,毅然地率领起义队伍上井冈山,开辟了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那时,党的“左”倾领导根据共产国际指示奉行城市中心论,主张依靠产业工人在城市发动武装起义,认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没有对共产国际指示顶礼膜拜,也没有采取一味地盲目执行“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坚信“马克思主义是对的”,是因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丝毫不存在什么‘先哲’一类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他坚持这一信念,在转战闽西赣南的艰苦奋斗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这就挑战了共产国际和中央领导层认为的“不可能”,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作了创造性发展。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他发愤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总结中国革命历史经验,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倡导“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原则,号召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随后,他领导开展的整风运动,作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旨在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努力克服理论修养的弱点,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中国革命的完全胜利进行理论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整风运动就是全党的一次空前伟大的理论强党运动。

正是通过不断地要求理论强党和这次理论强党的整风运动,毛泽东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思想提升为理论,在《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一批巨著中,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动力、对象、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等基本方略,构建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它标志着我们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将这个伟大理论确立为指导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实际核心;解放战争的辉煌胜利,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接着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粉碎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强调理论强党。毛泽东多次指出,要继续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要建立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有几百万人读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没有这支队伍,对我们全党的事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现代化国防、原子能的研究,是不行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我们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重要物质基础。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有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五大首次认定,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新时期:理论强党推进中华民族开始富起来,邓小平理论是成功挑战不可能的第二个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拨乱反正,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路线,揭开了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如此,从党的指导思想言,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党毫不动摇,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先后提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愈益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引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开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我国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油干,中国人民正在富起来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这里,着重讲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党思想。邓小平说过: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新中国,就是因为有这个理想信念。但是,他坚持认为,我们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坚决执行毛泽东制定的方针政策和战略决策,拥护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着走什么道路向何处去的艰难抉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在党的十二大庄严宣告: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是制定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主要决策者。

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多次指出: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过去的认识不完全清醒。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就我们国家来讲,首先要摆脱贫穷。要摆脱贫穷,就要找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

邓小平的伟大也就在这里。改革开放后,他就一直探索找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在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到对外开放、从僵化到全面改革的转变之后,他还在继续探讨社会主义能否搞市场经济问题。他没有被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的紧箍所束缚,从1979年到1992年的南方谈话,都在讲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回事。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都是方法嘛。计划和市场都得要。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要“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些思想在那时是石破天惊,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发展。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的上述思想,特别是南方谈话的重要指示,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方针。正是在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理论指引下,我们国家走上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剧变后,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邓小平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自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还说:“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教育人民、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抓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

在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普遍提高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五大同时宣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这是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理论强党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强党推进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成功挑战不可能的又一个成果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论及理论强党问题指出:“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接力棒,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不愧于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人民的巨大期望的承诺时,坚持理论强党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不断强化理论思维,对理论强党的认知作出了从未有过的新概括。

习近平的理论强党思想十分丰富。概括起来,至少有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固本就是坚定信仰。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就会土崩瓦解。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坚定不移。习近平在2017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源泉。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二是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使全党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战斗力。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4年后,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

三是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之源。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习近平在2014年以来的多次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没有了这些,就是无本之木。我们整个道路、理论、制度的逻辑关系就在这里。”还说:“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他强调:“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四是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应对重大挑战的能力,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说:“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就需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

五是强调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以这样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党意识,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稳固地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的国际形象空前飙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度。

特别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成功地挑战了中国共产党不可能反对腐败的谬论。

一个时期,西方发达国家鼓吹的“只有实行两党制才能反腐败”的所谓普世价值甚嚣尘上,那种“反腐党亡,不反腐国亡”的谬论广为流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就是挑战这种谬论。习近平指出:开弓没有回头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战争,必须决战决胜。党中央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这场伟大的自我革命,校正了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带有的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同时,也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能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的又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坚持理论强党,坚持政治定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在实践上引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又在理论上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同前两个时期一样,这是理论强党的双硕果。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强党没有休止符。中国共产党人将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供图:如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