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 2017-11-16    共浏览2517次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

成新平||以人民为中心: 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底色

以人民为中心:
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底色

 

成新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十九大报告全文3.2万字,人民一词出现203次,足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底色。

  以人民为中心,

  弘扬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强烈的文化自信吸收民本思想,是对中国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弘扬。民本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在西周初年,当时的统治者在政治思想领域提出了敬德保民的命题,春秋时期,重民轻神”“恤民为德成为普遍的思潮,儒家继承了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源,从孔子的为政以德到孟子的民贵君轻,从荀子的君舟民水到黄宗羲的民主君客,再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重民爱民成为历代王朝宣称的基本政治原则之一。

  我国封建社会能保持上千年的繁荣稳定,一些朝代曾出现过太平盛世,这与我国历史文化中尊重人民,以民为本的基因分不开,也与统治阶级采取一定程度上的为民、爱民、安民的执政理念密不可分。

  孔子民本思想主要表现为以民为重的学。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其中列首位,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即其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愿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孔子主张役使百姓要像对待祭祀一样恭敬谨慎,博施济众,广泛地给百姓带来好处;泛爱众而亲仁”“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些言论和行事,都说明了孔子对老百姓价值的重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因为有了人民,才有国家;有了国家,才有。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的位置是国家而设立的。

  三国时的司马懿临死前对司马师和司马昭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子之心者得诸侯;得诸侯之心者得士大夫。

  唐太宗李世民经常提醒自己和告诫朝廷的官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说水能将小船浮起来,也能让小船沉入水底。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就相当于,而天下相当于,只有靠才能浮起来。李世民规定,自己口述或草拟的诏书,必须由门下省讨论研究后才能生效,以防止他在心血来潮或心情不好时发出不慎重的诏书。他强调,中书、门下两省官员应该对诏令中不合情理之处进行批评,不能知而不言,也不需因怀有畏惧之心而踌躇不前。正是这种民本思想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才使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泱泱文明古国闪耀在世界历史星空。

  以人民为中心,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

  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认为,评价一个社会是否进步,并不是简单地看是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关键要看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评价一个政党是否先进,关键要看是否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将人民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这就在发展为了什么、靠什么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发展政策如何制定上,完成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一切发展思想的本质超越。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人是第一生产要素,就是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社会更平衡更充分地发展。

  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人民。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发展的本质是人类通过劳动不断改造自然的过程。物质资本和科学技术都是人类劳动的创造物,确实能够提高劳动效率,但不能与人并列。发展源自人类的劳动。劳动不仅包括简单劳动,还包括管理、创新等智慧的劳动。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量来自广大劳动者。

  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分享到发展成果,不断提高成果分享的公平性,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既体现了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又顺应了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社会财富不断涌流。

  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始终围绕人民。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围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立足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条件和要求,制定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与马克思主义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又与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一同前进,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时代视野,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上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既充分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规律要求,为不断开拓理论新境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又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提供了强大的实践指南,为我国改革发展新实践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遵循。

以人民为中心,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自己的奋斗实践之中。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通俗地阐释: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到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

  从党的七大开始,我们党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的总纲,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习近平总结得非常深刻: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做工作必须考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这一届党中央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一以贯之的。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形成一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正是依靠这样一大法宝,我们党团结并带领广大群众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赋予民族复兴的强大生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执政为民理念,一切工作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检验标准。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列在14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二条,强调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一贯思想,体现了党在思考和谋划发展的问题上,对根本宗旨的坚持和传承,是在深刻总结和传承党的历史经验和根本宗旨基础之上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突出彰显。

  以人民为中心,

  书写了实现伟大梦想的价值追求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命题,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共同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这个新命题,顺应了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新期待,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一方面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另一方面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本质内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直面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国内经济增长动力衰减、经济结构扭曲等严峻挑战,以经济新常态崭新判断,建构起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共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崭新举措,牵制住经济结构历史性转变的牛鼻子;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崭新理念,为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框定出全新路径: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货物贸易规模全球第一;经济增长获得全新驱动力;区域协调发展更加科学合理: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区域战略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国人和世界正在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人民幸福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最终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反过来说,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现代化无缝对接,并将二者有机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从新三步走战略发展到两个阶段论,即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以人为本是实现伟大梦想的价值追求。中国梦不是坐而论道的空想,而是起而行之的实践。人民被放在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搭建了第一阶梯,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根本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支撑,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伴随着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逐年稳定在1000万以上;亿万百姓开始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中国已建立起全世界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组组温暖人心的数据,正在为中国梦写就最坚实的注脚!

  以人民为中心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习近平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作者系衡阳市委讲师团主任